现在位置:主页 > 商业 > “时光胶囊”里的intel

“时光胶囊”里的intel

作者:编辑 ⁄ 时间:2018-07-24 ⁄ 浏览:人次

文|甲方研究社

7月18日,这个星球上PC时代的王者——英特尔,迎来了自己50周年庆典!

一句“等~等灯、等灯”的经典广告音频,已经成为英特尔的最强企业符号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,人类现如今能够拥有便捷、高效的生活,英特尔居功至伟。

1.一个有趣的传统

每到周年庆,便会将有纪念价值的物品埋起来,等到未来某个重要的时刻挖出来,这就是著名的“时间胶囊”。

15年前,英特尔35周年庆时,英特尔的两位创奇人物——戈登·摩尔和安迪·格鲁夫,与英特尔另外两位高管,共同埋下了一个“时间胶囊”,并建造了一块墓碑,明言规定到2018年7月才能开启。

前段时间的7月9日,英特尔临时首席执行官鲍勃·斯万终于挖出了这颗“时间胶囊”,而展示的物品,却引来所有工程师的一片唏嘘。

原来15年前埋下的,是一组当时最现金的奔腾4和Xeon处理器芯片,一个超宽带接收机使用的线圈,时任CEO瑞格·贝瑞特的员工牌,以及马来西亚老员工的一双中国风筷子和手镯。

在当下芯片领域的技术环境下,随便一款产品都能秒杀15年前的芯片。正是这种前后的反差,折射出全球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变迁历史,而这些“老古董”恰恰见证了人类科技进步的步伐。

科技,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行业;科学家、工程师,就是一群带领人类与时间比赛的时代先知;而英特尔,就这样坚持跑了50年。

2.英特尔最初趣事

现时代,在外行人眼里,IT科技研发是件枯燥乏味但赚钱多的行当,中国就喜欢将IT从业者形容为程序猿、攻城狮……事实上,在世界IT发展进程中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趣味故事,这一点在英特尔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。

比如,英特尔为什么叫英特尔?这得从它最初的两位创始人——鲍勃·诺伊斯和戈登·摩尔说起。

1968年7月18日,因为在前东家——仙童半导体呆得不爽,诺伊斯和摩尔一起炒了老板的鱿鱼,而且一拍即合打算自己另立山头。

在给公司命名时,他们本想按照当时更牛X的科技公司——惠普(HP)那样做,而HP的英文名——Hewlett Packard,就源自于两位创始人的姓氏排列。可把摩尔和诺伊斯的姓氏组合起来后发现,“Moore Noyce”发音与“More Noise”(更多噪音)极为相近,这对一家电子科技公司而言寓意那是相当不好。

该信的风水还是要信的,于是两人琢磨后就打算从自己经营的主业“集成电子”(IntegratedElectronics)做文章,分别取“Inte”“el”合并为“Intel”。

岂料,这个名字被另外一家公司捷足先登,抢先注册了。优秀的工程师一般都有一个特点,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,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。因此,两个人花了15000美金买断了“Intel” 这个名字。

正是因为两位创始人的执着,才让“Intel”成为享誉全球的IT丰碑之一!

对普通人来说,摩尔这个名字或许没什么特别,但在IT圈这是个响当当的名头,因为戈登·摩尔同时是“摩尔定律”的发明者。

1965年,戈登·摩尔还未创立英特尔,集成电路也才刚刚诞生6年,他却果断指出集成电路行业将来的发展规律:“当价格不变时,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,约每隔18-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,性能也将提升一倍。换言之,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,将每隔18-24个月翻一倍以上。”这就是至今仍在影响半导体产业发展的“摩尔定律”。

在这一理念推动下,摩尔确定了英特尔发展的第一步。

当时,半导体产业多使用原理简单但工艺复杂的磁圈记忆体,且多为手工制作,质量差、效率低,且体积大。而摩尔采用了三极管的原理来制造记忆体,结果其成品不但比磁圈记忆体的存储量更大,而且体积大幅缩小,制造成本也低廉不少。

依靠全方为的技术优势,英特尔一战成名,1968年成立,第二年便宣告盈利,并确立了以技术创新引领公司发展的基本战略。

然而不久后,日本、韩国的半导体公司开始崛起,他们的存储器更便宜、合格率也更高,直接侵占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,很快就遇到了瓶颈。

此时,得益于另一位重要人物——弗得里克·法金的坚持,英特尔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微处理器市场。在法金的主持下,英特尔于1971年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,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,能够处理 4bit 的数据,每秒运算 6 万次,频率为 108KHZ,这款划时代的微处理器开始了改变世界的进程。

而到了1974 年,英特尔又推出了Intel 8080,其性能是 4004 的 20 倍,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款个人计算机 Altair 的核心。

3.“硅谷”之风的造就者

芯片的诞生开启了半导体行业的新时代,而在创造历史的英特尔身上,成熟而敏锐的西方资本家们也看到了划时代的企业价值,高科技产业与资本间又一次展开了大规模亲密接触。

为了筹措更多资金,加快和巩固公司在芯片领域的研发优势,英特尔发起了一次融资计划,结果在那个年代只能使用固定电话认购股份的情况下,英特尔不到48小时便宣告计划完成,创造了科技融资史上不大不小的奇迹。

而英特尔的融资奇迹,让大批欧美“淘金者”看到了创业的希望,也鼓舞了更多优秀工程师的信心,他们相信高科技真正引领时代发展的节点已经出现。

每当提及IT,中国人就会想起北京的中关村和美国的“硅谷”,而硅谷便是由英特尔造就。

在英特尔成立的60年代末,美国已经有了一批半导体公司,而英特尔的快速成功催生了更大一批科技公司的诞生,他们高度聚集在加利福利亚西海岸湾区,颇为壮观。

到了1971年,一位记者在报道中使用新闻电头——“今日报道来自:美国,硅谷(Silicon Valley)”, “硅谷”一词就这样诞生。

时至今日,“硅谷”中除了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各大科技公司名头,它们开放、平等、自由的企业文化也成为“硅谷”的标签,各大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“壕无人性”的设施设备及福利待遇,都令人羡慕不已。

类似免费的健身设施、餐饮服务甚至是家政服务,已经成了标配,马杀鸡、Spa等也不算离奇,更别说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了。

但硅谷的各种风气,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英特尔。

从创立起,鲍勃·诺伊斯便执行了近乎“放任自流”的管理风格。例如:当其他公司都严格要求穿西服,层级分明时,英特尔员工开会的时候,可以凑在一起吃巧克力蛋糕、喝威士忌,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不可想象的;

公司的创始人也没有架子,诺伊斯、摩尔经常到处乱窜,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办公;深受员工爱戴的鲍勃·诺伊斯所谓的“办公室”,就是一个大一点儿的格子间,和所有人一样,办公桌是一个白色硬塑料桌,唯一的区别是大部分人在案前放家人和孩子的照片,而他放的是国家发明奖章。

4.英特尔与IBM的黄金搭档

前面讲过,1971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Intel 4004后,引发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,整个世界为之一变。

但英特尔的快速崛起,有赖于与世界PC巨头——IBM形成的共赢关系。

1978年,英特尔生产出了著名的16位8086处理器,这被戏称为所有IBMPC处理器的“祖宗”。

(Intel 8086处理器)

因为三年后,已经是PC老大的IBM为了更“短平快”地推出新品,没有采用自研的芯片,而是直接采购了英特尔这款8086处理器。这让英特尔第一次搭载上PC行业高速发展的列车,从此,品牌厂商负责硬件、英特尔们负责芯片的PC行业模式延续至今。

英特尔与IBM这对黄金搭档也成为PC乃至整个IT领域最经典的CP。

到了1985年,继摩托罗拉之后,因特尔也研制出了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,一举奠定了IBMPC兼容机市场的统治地位。芯片领域势如破竹的发展,也让英特尔在这一年下定决心彻底放弃存储器业务,专供芯片。

与此同时,中国改革开放之势已成,英特尔预感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也将迈入新的PC时代,果断进军中国市场,而联想刚刚成立1年,联想随后的快速崛起也让英特尔享受到了巨大的红利。

从1987年安迪·格鲁夫正式担任CEO开始,英特尔再次迎来快速扩张的10年。

这期间,英特尔先是推出了过渡产品80486,一举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,坐上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。

紧接着在1993年,英特尔放弃了过去一直沿用的数字命名法,而是申请了一个全新的品牌,这便是广为人知的“奔腾(Pentium)”。奔腾处理器诞生的最重要意义,是让英特尔公司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。

这一转变,最直接的效果是推动了英特尔市值的突飞猛进。1992年,英特尔的利润将将突破10亿美金,但到了1999年,英特尔公司市值突破了5000亿美元。

也是在格鲁夫任CEO期间,英特尔上演了全球最为经典的一大品牌营销案例。

1991年,英特尔推出了“IntelInside”(英特尔处理器就在里面)的slogan,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英特尔为它配了一段著名的音效——“灯~等灯等灯”。

据悉,这是英特尔专门请奥地利著名电子音乐艺术家操刀制作的,这段音效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用木琴、马林巴琴等各种乐器合成的。从此,它与“Intel”商标共同成为英特尔品牌的超级符号,至今仍是最宝贵的企业财富之一。

这一则广告营销经典,与可口可乐也有得一拼。在2000年的一次全球品牌调研中,英特尔仅次于可口可乐排名第二。

5.未曾停下超越的脚步

进入21世纪,老伙计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,无疑是一种倒退,但英特尔还在继续向上的脚步。

2001年,英特尔64位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问世,打败服务器市场此前的老大——太阳公司,成为新的王者;

2005年,苹果也选择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,而芯片领域的老对手——摩托罗拉彻底退出了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;

2006年,英特尔在最新45纳米技术上明显领先AMD,并且已经开始研发集成度更高的32纳米的芯片,同时英特尔开发的双核处理器问世,从此英特尔对AMD一直保持着绝对优势。

接下来的故事,对PC稍有研究的消费者都清楚了,2008年11月17日,英特尔发布四核酷睿处理器;2011年,英特尔第一次采用了i3、i5和i7的产品分级,划分出了低、中、高端清晰的市场策略;2014年,英特尔首发了桌面级22nm的8核心16线程处理器。

即使近几年被指措施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,但英特尔依旧是最强王者:在2017年《财富》美国500强排行榜上,英特尔公司高居第47位;到了今年4月,英特尔还宣布2019年将大规模交付10nm芯片,而这是整个世界都未曾攻破的难关。

过去50年,英特尔在芯片上的研发对手,其实只有自己,这一次也不例外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,PC行业已经高度饱和,英特尔的未来会在5G、人工智能和物联网。

前不久,鲍勃·斯万在挖出15年前的“时间胶囊”的同时又还埋下新的种子,包括一块英特尔傲腾固态硬盘,这个时间胶囊将于公司75周年庆之际启封。

从现在起,又是下一个50年科技创新的开始。

·END·

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:http://www.gzrxo.com.cn/a/shangye/2018/0724/9735.html上一篇:上一篇:要提升便利店坪效?你必须掌握这五大技能
下一篇:下一篇:没有了